首页要闻动态州市动态
州市动态
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见成效(第一期) 补短板、提能力、拓领域——怒江州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 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怒江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 发布时间:2025-08-05
  • 访问量:241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锚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目标,制定实施《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为原则,按照“实现大监测、确保真准全、支撑大保护”总体思路,围绕巩固环境质量监测,深化污染源监测,加强生态环境应急及水、大气环境预警监测,通过加速补齐监测能力短板、持续提升监测业务水平、强化拓展监测科研领域,为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

为全面展现成效,即日起将推出系列报道,从能力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保障等维度,解码云南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提升之路。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怒江州生态环境监测站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中编制人数最少的单位在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支持下,厅驻怒江州监测站通过补短板、提能力、拓领域,持续提升监测能力建设水平,在厅驻州(市)监测站中,实现了综合能力水平从“末位”到“中游”的提升。

一、补短板,基础能力投入持续加强

三年来,“三年行动”统筹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新增配置了ICP-MS、全自动恒温恒湿称量系统、全自动测汞仪、便携式紫外测油仪等10余台套先进精密仪器;使用年限超15年以上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20余台套设备得到迭代更新。同时,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持续优化实验室功能布局,有效统筹年度预算资金,逐年对实验室废气处理设施、集中供气设施、无菌室、药品仓库、危废暂存间等实验室功能布局进行升级改造,使监测环境更加安全,监测流程更加顺畅,监测能力实现了从“能监测”到“真、准、全、快、新”的能力提升,为各项监测任务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01-1-650.jpg

二、提能力,业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厅驻怒江州监测站始终把持续加强监测人员能力提升,保证监测数据质量作为头等业务来抓紧抓实。先后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大练兵活动方案》《加强监测数据三级审核工作制度》《实验室制度汇编》等内部学习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定期组织辖区内县级监测站联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战演练,依托干部职工例会制度扎实开展内部学习培训,持续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三年来,组织及参加技术培训80余次,先后开展资质认定扩项评审2次及资质认定复评审1次,目前已具备6大类92项153个监测方法的资质能力;开展持证上岗考核3次、取得合格证377项次,较三年前增加了172项次,监测项目持证率达100%。通过了国家监测总站和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的9轮15个项目的能力验证考核。2024年,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2024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

01-2-650.jpg

三、拓领域,科研监测取得突破

厅驻怒江州监测站始终发扬缺条件但不缺斗志的精神,在高质量完成好各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吃透州情,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和环境管理需要,立足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突出重点、聚焦热点、找准难点,以3点方向作为切入点,理清思路、做好汇报,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谋求合作,持续向科研和项目监测领域拓展。近年来,联合云南农业大学申报的“兰坪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与生态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省科技厅批准;编制《高黎贡山(怒江段)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地方争取到省对下环保项目资金198.9万元并参与项目监测任务;配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中央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怒江州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支持中国电建北京勘测设计院开展“怒江流域(怒江段)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独立完成“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冰碛湖水环境本底调查”等,实现了科研监测从“零”到“一”的跨越,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引领”的转变。

01-3-650.jpg

厅驻怒江州监测站将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水平,高质量完成各项生态环境监测目标任务,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怒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