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发布时间:2025-06-30
- 访问量:71
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余艳红介绍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助力实现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国领先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一是构建全域监测网,摸清污染家底。目前,云南省已建成“省—市—县—乡”四级监测体系,16个州(市)布设200个空气站点(含44个国控点、114个省控点、19个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3个颗粒物组分站及丽江玉龙雪山背景站、澄江梁王山区域监测评价站和18个乡镇站),重点区域加密激光雷达扫描及污染过程手工加密监测,配合大气走航监测等新监测方式,实现污染源追踪到乡镇,捕捉污染物传输影响全过程。
二是强化技术攻坚,预报跑在污染前。近三年,云南省共投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及省本级能力建设资金1400余万元,用于升级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16个厅驻州(市)监测站“天空地一体化”现代化监测能力,基本实现“五基协同”和污染溯源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预报准确率评估结果显示,云南省超标天的AQI、PM2.5浓度和O3浓度等指标的预报准确率均居全国前列,提前72小时污染过程预测预报准确率达86%。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精准联防联控。进一步完善污染季节“省级—州市—县级”加密气象会商与预测预判机制,紧盯空气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及时推送监测预测数据短信,及时提醒各州(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并开展实地帮扶指导。
余艳红表示,下一步,云南省将继续探索完善天基卫星遥感,空基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航测,地基城市定点精密监测的“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大气监测预警模式,形成“污染源+环境质量+气象+人类活动水平”等多源数据集,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为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