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2-09-20
- 访问量:732
环境监测事业绽放出日新月异的时代风采
——“云南生态环境这十年”心得体会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德宏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肖福东
我从1987年大学毕业进入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很小的一个刻度,但是对人生来说却是何其的宝贵!当年一起奋战在监测一线的同事们,如今大多已两鬓白发。我将人生最有朝气的年华奉献给了监测工作,同时也见证了监测站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迁。三十多年来的风霜雪雨,从未挡住我们奔赴现场监测的匆匆脚步;三十多年春夏秋冬,实验室里始终都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三十多年来,我从一名懵懂的环境监测新兵,一点点学、一点点积累,成为一名环境监测站即将退休的老兵。回首三十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亲历者、参与者,切身感受到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愈加重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更加迫切,环境监测事业正绽放出日新月异的时代风采。
见证伟大理论的确立。今年是改革开放44周年,44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见证监测能力提升。德宏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原德宏州环境监测站)始建于1986年,经多次改革变迁现隶属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科学技术单位,属全国环境监测二级站。我站从1999年首次获得认可至今,员工数量已扩编至33人,目前在岗的31人中,中共党员占64.5%,具有硕士学位占25.8%,其中包括1名正高,14名副高,13名工程师,1名助工,1名技师,1名高级工;固定资产总值增至768万元,拥有各类监测设备346台,检测能力已具备五大类138个项目,业务用房也有建站初的788平方米达到2006平方米。回顾实验室认证之路,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一枚简单的实验室认证标识章,更不是头顶认证光环的荣耀与虚名,我们走过的是一条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增值之路。通过资质认证之路,已显著提升了我站在全州环境监测系统的地位和综合实力。当年简易的监测设备如今已今非昔比了,自动化监测逐渐取代了手工分析,成批样品分析取代了单项分析。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有空气自动站,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有水质自动站,污染源监测有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实验室分析拥有如IC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新建的实验室楼房取代了原有的老旧危房。
见证监测队伍成长。在很多人眼中,监测站的工作就是穿个白大褂在实验室晃晃瓶子、出出数据。作为一项专业性强、规范要求高的工作,环境监测人始终坚持“用数据说话”,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生命线,用数据指导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阐述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一个个数据背后,都是监测人员辛勤的付出。跋山涉水、高温、高空、有毒等工作场景时常相伴,看似平凡的工作需要具有深厚的技术水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突发污染环境事件面前还要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和平年代,我最崇敬的是消防队员,每当遇到急、难、险、阻时都有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他们也有父母、有孩子、有.......。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危险、不怕牺牲。我认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为民的情怀。我也很自信的认为,当我们遇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我们的监测人员也会义无反顾冲向危险一线开展监测。多年的应急监测工作和当前的疫情防控已充分检验和诠释了我们监测铁军的精神风貌。
见证监测工作成效。十年来,我站每年获得逾5千多个监测数据,为各级政府全面掌握德宏州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环境质量、污染源监督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翔实的技术支撑。在各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臭水沟变清澈了、浓烟滚滚的烟囱不见了原来的模样、生态宜居的城市还给了百姓。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我站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完备质量体系、仪器设备先进、分析方法齐全、人员素质较高的监测站。
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在三十多年的监测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监测人员,要珍惜尊重自己的职业、勤学好思增加本领、不惧得失勇于担当、练就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回顾过去,我们体会了创业的艰辛,也享受了丰收的喜悦,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意气风发地迎接挑战,在新的起跑线上向更高目标挺进,再创佳绩,真正守护好德宏的绿水青山,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